宜兴美陶以釉色绚丽多彩、造型千姿百态。装饰风格明快著称,具有良好的陈设与实用功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陶人在继承传统美陶的基础上,与时具进,开拓创新,赋予宜兴美陶新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元素,使其品种门类不断拓展,艺术形式更为丰富。在陶都誉称“五朵金花”的分类中通常将“美术陶”,“彩陶”并称为“美彩陶”,主要花瓶、灯具、雕塑、挂盘、花盆、烟具、壁画、钟壳、台笔座、香水瓶、仿古器皿及文玩等品种门类。 1970年,宜兴红卫陶瓷厂(宜兴美陶厂前身)制成《小迎春瓶》,高度10厘米。采用铬绿釉、橘红釉装饰,当年生产1万余件后又逐步形成系列。1972—1973年该厂为上海、苏州等地配套生产《小蒜头瓶》,年产量10万多件。1974年设计《象耳花瓶》高50多厘米,采用流釉装饰。1976年以吉祥如意为寓意主题等10几个产品相继投产,年产量逾20万件,销往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地区。1974年,宜兴精陶厂研制成功化妆装饰、表层施透明釉的工艺美术花瓶。采用清刻或彩绘、描金图案成为各级政府对外文化交流中选用的礼品之一。为了进一步发展花瓶生产,宜兴红卫陶瓷厂于1980年建成35米截面隧道窑,年产20到25万件,品种多达200余个,采用的釉色多有50多种,装饰手法多样化有刻花点彩、花釉刻天、流挂釉刻填,化妆装饰等手法。1982—1982年该厂陆续推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花瓶吧,不同装饰共计30余种不同造型。在1985年间宜兴美陶工艺厂创作的作品以花瓶为主多次在江苏省轻工业厅陶瓷产品评比中获奖,是年,彩釉花瓶开始向国外多个国家销售还有我国香港地区销售。 灯具为陶瓷台灯座统称。造型独特经久耐用。1963年宜兴电瓷厂开始生产。1970—1980年间宜兴陶研所、美陶厂、精陶厂先后制成灯管型、动物型。仕女系列台灯座。1985年宜兴瓷厂的瓶类系列台灯获得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其中汤鸣皋设计的仿古马蹬车获得轻工部优秀奖。1971年宜兴红卫陶瓷厂开始研究彩釉灯具。高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采用花釉装饰。1978年宜兴红卫陶瓷厂承制落地灯具陶瓷接具,并于1979年投产。
1981年多种台灯相继问世,采用雕刻、镂空等技法,形制古朴,富有动感。该灯具在香港展览后,被香港商人以8000港币购藏。 1983年宜兴大新陶瓷厂制成陶瓷壁灯,年产量约20万件。后将一批高档花瓶改装成花瓶台灯,作客房摆设。一大批彩陶灯具先后在“叙利亚国际博览会”和“香港陶瓷展览会”展出。直至1998年,宜兴地区美彩陶登具的企业有5家,计有200多个品种,年产量120万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向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出口,年出口量1万件。
|